2017年6月18日 上午9时30分
北京昆仑饭店
* Lot 115
傅抱石(1904-1965) 早随烟月上瞿塘
立轴 设色纸本
1944年作
估价(人民币):6,000,000-7,000,000
成交价(人民币):8,165,000
题签:(傅抱石题)早随烟月上瞿唐。
本幅:早随烟月上瞿塘。新喻傅抱石重庆西郊金刚坡下。
钤印:抱石大利、甲申、踪迹大化
尺寸:115.4×39cm. 约4.1平尺
简介
抗战之初,中央大学内迁,傅抱石携全家历经辗转,于1939年到达重庆,寓居在金刚坡麓一个旧院子内极小的门房里。彼时画家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,每星期要徒步三十余里山路去学校,沿途村落烟云缭绕、山溪流湍,加之四季气候变化,不啻提供了无数山水画创作的素材和灵感。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中,傅氏画风大变,逐步形成雄浑、厚重、豪放的风格。
傅氏在1942年的《壬午重庆画展自序》中提到,“拙作题材的来源,很显着的可以分为四类。即:一、撷取大自然的某一部分,作画面的主题。二、构写前人的诗,将诗的意境,移入画面。三、营制历史上若干美的故实。四、全部或部分地临摹古人之作。”《早随烟月上瞿塘》当属第二类,系傅抱石拟明末诗人吕潜《江望》诗意而作。此作未署年款,依“甲申”印章可知绘于1944年,是傅抱石金刚坡艺术盛期的精品。是幅采用鸟瞰全景式构图,画面遂长深远似有百里之遥,十余艘帆船在月夜江面上鼓风而行,而江面狭窄之处仅容一船通过,其势极险。近处的帆船刻画精细,远景两岸山峦相向逼仄,江帆隐现于雾气之间。江水用淡墨、淡青间隔晕染,描绘水汽蒸腾之势,与江岸峭壁之上以留白表现的云雾融合在一处,状写出“江向白云平”之貌。江岸两侧均为高耸入云的峭壁巉岩,画家以“抱石皴”独特的散锋乱笔描绘山体结构,与细微具 象的帆船形成强烈对比。
《早随烟月上瞿塘》的动人之处,一则在于画面之内透过散锋乱笔的“抱石皴”体现画家作画时解衣磅礴的气势,二则在于画面之外感人至深的故土之思。“早随烟月上瞿塘”诗句抒写吕潜身在扬州,心却已随长江回归四川的浓浓乡情。1944年因家国沦陷而避居重庆金刚坡的傅抱石于此诗当然深有共鸣:画中高悬远方的明月,即是他思而不能及的故乡;而片片风帆,正是画家故土相思的载体与寄托。正因如此,使得此作非同一般,涌现出极为动人 的感染力量。
思乡意难平
— 《早随烟月上瞿塘》简说
叶宗镐
《早随烟月上瞿塘》是抱石先生金刚坡时期的真迹佳作。我在编写《傅抱石年谱》时仅收入晚于1962年所作同题材作品,题为《吕半隐〈瞿塘烟月〉诗意图》,此幅尚未曾得见,属贝海遗珠也。画面右侧的“甲申”一印颇为重要,因原印已不存,我在编排抱石先生印谱时,收入此印颇费周折,钤盖在此幅上的“甲申”是目前所见最为清晰标准的印蜕,可做比对范本。
1938年4月抱石先生赴武汉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抗日宣传工作,担任郭沫若的秘书。同年10月三厅接到紧急通知撤离武汉,至12月时行至桂林,先生复又折返湖南与家人会合,率全家开始了艰难的长途跋涉,次年4月方到达重庆并仍回三厅工作,全家就安顿在离巴县赖家桥不远的歌乐山金刚坡下一个旧院子里了。先生当时的居住条件虽然不佳,但是四川的山水景色深深地吸引了他。他曾经说:“画山水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,实在辜负了四川的山水。”同时他也在沙坪坝国立中央大学任教,每星期要徒步三十余里山路去沙坪坝。他曾说“以金刚坡为中心周围数十里我常跑的地方,确是好景说不尽。一草一木、一丘一壑,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,烟笼雾锁,苍茫雄奇,这境界是沉湎于东南的人胸中所没有所不敢有的。”受自然壮观景象的陶冶和激荡,先生创作的灵感和激情迸发,于是大量精彩之作不断涌现。
在这幅《早随烟月上瞿塘》中,先生取条幅构图来展现长江的渺远,江水安排在画面中部,左右两侧是高耸江岸的重峦,十几条帆船在江水中行进,近处的帆船描绘细致,可以看得到船樯和风帆,远处的帆船半隐在云雾中,只能看到轮廓。两岸的山体以先生独特的“抱石皴”绘制,以散锋乱笔来表现山石结构,与精确的帆船形成粗细对比。先生曾说过:“我对于画面造形的美,是颇喜欢那在乱头粗服之中,并不缺少谨严精细的。乱头粗服,不能成自恬静的氛围,而谨严精细,则非放纵的笔墨所可达成,二者相和,适得其中。我画山水,是充分利用两种不同的笔墨的对比极力使画面“动”起来的,云峰树石,若想纵恣苍莽,那么人物屋宇,就必定精细整饰。”这一创作模式即体现在此作山峦与帆船之对比中。江水以留白为底,配以淡墨、淡赭、淡青的晕染,描绘出水汽蒸腾的态势。月夜的朦胧也用淡墨表现,水天在画面中交接于一处,浑然一体。
这幅《早随烟月上瞿塘》是抱石先生用《江望》这首诗的末句创作的,先生创作有几种取材,利用诗人诗句是其中一种。原诗表达的是诗人流寓在外,不能归家的乡愁,抗战期间先生寓居重庆,与这首诗有共鸣,所以借这句诗抒发自己的感慨,笔下自有一股动人的力量。气势磅礴的笔墨背后,体现出的是深深的家国之思,因为有了这层寓意,抱石先生的这幅作品很能打动人,是值得观者细心体味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