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15日 下午2点
北京昆仑饭店
Lot 424
本拍品需办理特别竞买登记手续
李可染(1907-1989) 乱山丛中百丈泉
镜心 设色纸本
1989年作
估价(人民币):5,800,000-6,800,000
成交价(人民币):7,820,000
题识:乱山丛中百丈泉。纸质未佳,以重墨信手涂抹,竟别有意趣。一九八九年岁次己巳,可染。
钤印:李、可染、白发学童、陈言务去
收藏印:虚空草堂
尺寸:68.5×45.5cm. 约2.8平尺
展览
“庆祝祖国六十周年华诞——红色经典艺术展”,保利艺术博物馆,2009年10月
出版
《可染墨韵之“千岩竞秀”精品》图版16,保利艺术博物馆,2009年
简介
说明:《乱山丛中百丈泉》绘于1989年,即李可染逝世之年,是他生命最后的作品之一。是年,他还创作出《巍巍万重山》、《万山重叠一江曲》等压卷之作,画家以八十二岁高龄,仍怀抱“白发学童”勤力苦学的态度,欲穷究大自然的山水变化,为祖国山河立传。此作画幅虽不宏阔,却包罗千岩万壑,在磅礴的气象中,蕴含着温暖的情调,笔墨运化近乎自由之境,堪称其暮岁力作。
画作描绘夕阳余晖中的黄山胜境,恢弘苍茫,矗立的群峰笼罩在一派伦勃朗式的光影之中,空间层次丰富且整体感强烈。画面构图饱满,高峻连亘的山岭几乎充塞满画幅,天留得极小,又为题识占据。画家采用远景平视的取景角度,由下而上、自近及远的逐层布置物象,引导观者的视线循山麓逐级攀升,进而推延至无垠的远方,重峦叠嶂,尽收眼底。山脚下三株奇松,高低错落,枝桠倚斜向右侧,指向旁边的缘山小径,沿路而上,是一方平台,五六个游人伫立在上方,遥望对面倒挂绝壁的百丈飞泉,泉水一波三折,坠入深谷,化作一汪清潭,蒸腾起氤氲的水汽。在危崖重嶂中,观瀑的游人显得尤为渺小,与山峦形成悬殊对比,更突出山之巍峨,瀑布气势非凡。
李可染山水重视用墨,以墨法胜是其山水一大特色,且愈到晚年,墨愈黑重沉厚,臻于至境。1988年,李可染开始在某些画作上署“墨天阁”斋号,墨天当为墨与天齐之意,李可染以此名室,即是已届暮年的画家对毕生“墨戏”生活的总结和自我肯定。此作山峦用积墨法画成,经多次打湿纸面,层层加墨,反复皴擦后,显得朦胧模糊,笔隐于墨中,墨揉入纸里,画面上仍留存的纸毛即是十数次积墨皴擦的明证。据称李可染晚年作画用的是乾隆时宫中旧墨,最易发墨见笔,加之此作纸张皮性又重,故益显苍茫浑穆。远山以浅赭加墨,调入淡淡花青,用笔锋挤压水分入纸,故边缘有水痕,造成朦茸之感,似有云海翻腾,气象万千。峰峦边缘的侧逆光,如山脊受光处与背阴处,近山与远山,细节处理十分讲究,层次变化丰富而微妙。山中小径、平台、瀑布、水潭等处的留白,使画面在深重的墨韵中得以气息通透。山石的厚重与瀑布的轻灵、夕阳的光辉在对比中达到和谐统一。
百丈泉为黄山胜景,古往今来,无数文人墨客题咏挥毫。1954年,李可染与张仃等人赴黄山写生,饱览黄山烟霞,期间写生稿盈箧,所历之景自然成为他日后创作的题材。但他说黄山不好画,因为山峰是分开的,组织结构困难,所以要认真研究山的关联、脉络、石纹。经过五十年代的写生研究,六十年代的“采一炼十”,笔墨日臻成熟,至七八十年代,更着意于画面意境的营构,重在写其神韵。此作岩壑得之于黄山,虽自题“乱山”,但经过画家的意匠创造,表现出雄浑磅礴的峰峦韵律之美,巧夺天工,与造化浑然一体。李可染在1988年的《江山胜境图》中题道:“胸中罗丘壑,腕底大自然,老年作画有意无意,信手涂抹,层层加墨,壁上观之,如梦幻也。”亦可作为此幅最佳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