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5月14日 下午2时
北京昆仑饭店
Lot 650
陈其宽(1921-2007) 一叶扁舟
估价(人民币):180,000-220,000
成交价(人民币):230,000
年代:1990年
签名:签名:陈其宽作
钤印:陈其宽印
材质:纸本 彩墨 立轴
尺寸:30×61.5 cm.
展览
“春萌画会暨墨彩新象展”,2015年1月30日至4月5日,嘉义市政府文化局
出版
《春萌画会暨墨彩新象展》,嘉义市政府文化局,2015年12月,第137 页
简介
盈盈一水间
1986年,65岁的陈其宽辞去了东海大学工学院院长一职,全身心投入到绘画创作中,也将自己的艺术成就推向了新的高峰,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风貌:线条绵长而断断续续,设色清丽古雅,构图方式深受中国古典庭园设计的影响,画面呈现出平面化与装饰性,在同代的水墨绘画中独树一帜,别有韵味。
莲花是陈其宽喜爱的题材,在他笔下,不仅可以看出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的清净意涵,他还将画中的人、鱼、花、虫、山的关系处理得生动平和。与其说陈其宽画的是荷,倒不如说他画的是夏季烈日下大自然的那份静谧和谐。
创作于1990年的《一叶扁舟》就是这样一幅佳作。艺术家并没有采用他擅长的狭长竖构图,而是在规整的尺幅之间仍展现出精妙的构图安排。着名建筑艺术学者汉宝德在谈到陈其宽的构图时这样说到:“巧思如果发挥在构图上,应该是高度艺术性创造性的思维活动,在陈先生的作品中,新颖的构图,反映视界与视点的独特性,是完全艺术性的。”在《一叶扁舟》中,每一个物象都是平面的,却依旧可以远近分明,层次丰富,收放自如。大面积的浅紫色荷叶,藕断丝连状的荷茎与垂叶,浮游在画面中的扁舟、小鱼和蜻蜓—这几者错综交融,恰似一曲点、线、面的乐章。陈其宽将荷叶铺满整幅画面,与平视的远山形成两个视角下的景象,这种散点透视也让画面充满了超现实的趣味,仿若身处水边,心在梦境。
大洋彼岸墨一池
二十世纪后半叶在美国的中国水墨艺术家
拍品编号 650-656
艺术史学者苏立文(Michael Sullivan)说过一句让人惊愕的话:“二十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中国画家中很多生活在美国。”此话或许有些言过其实,却也让我们注意到,在时局动荡的中国本土之外,一批暂居或移民美国的华人画家取得了独特成就。
三四十年代,一批有干劲的艺术家从亚洲迁至美国,一则因战争原因,二则被美国当时相对和平、开放、充满机遇的氛围所吸引,这其中包括中国的陈其宽、王己千、曾佑和和日本的长谷川三郎等名家。
陈其宽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建筑师,1940年代晚期前往美国学习建筑,不久后在波士顿格罗皮乌斯(Walter Gropius)工作室工作,后又在纽约跟随贝聿铭工作。建筑实践的背景成为陈其宽艺术中最独特的砝码,无论是在美国时期还是返回台湾之后,其巧妙的结构性构图都独树一帜。《一叶扁舟》(拍品编号650)已是陈其宽离开美国多年后的作品,画面清雅安然,透着他1980年代之后心境的舒朗。
王己千是书画鉴藏领域的大家,1949年移居纽约,一边进行传统书画的研究,一边进行艺术创作。王己千的书画藏品俨然如一部中国美术史的缩影,宽广的视野成为他艺术创作最坚实的基石。1960年代末,王己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画风,他使用吸墨的皱纹纸创作山水画,营造出画面的戏剧性效果。《山水》(拍品编号652)创作于1986年,承袭了早年的山水手法,清奇隽秀。
在同一时期的纽约,丁雄泉和赵春翔深处美国抽象艺术风潮的中心,开拓出彩墨绘画的新风貌。作为直接参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运动的华人艺术家,丁雄泉以其奇诡的女性造型、炫目的色彩和浓烈的情欲表现自成一体,并以“采花大盗”自号,作品让人过目不忘,心潮澎湃。
1966年,刘国松开始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进修,而后又去纽约考察。同年,艺术史家李铸晋策划了“中国山水画的新传统”巡展,把刘国松、冯钟睿、庄喆三位年轻的中国台湾画家,连同当时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的王己千,以及台北的陈其宽、余承尧六人的水墨探索之作在美国巡展两年。这是中国现代水墨绘画第一个国际性的展览,不仅得到美国重要的收藏家和基金会的大力呼应,还受到苏立文、高居翰(James Cahill)等西方中国艺术史家的高度关注。这一时期是“五月画会”发起人刘国松艺术创作最丰盛的时期之一。作品《回》(拍品编号651)正是1967年的佳作,大笔触、大块面成为此时的特征,大气磅礴又不失灵动之韵,这也是他水墨现代化的开端时期。
纵观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世界艺术史,风格混杂,种类繁多,艺术家们纷纷在定位自我的文化身份和艺术立场。在这样的格局下,身在异乡的中国水墨画家虽都融中西风为一体,却各显千秋,多姿多彩,为西方艺术史和中国艺术史都留下了重要的一笔。